苏轼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诗中没有一个“山”字,却创造了满篇皆山的艺术境界。诗句以三个“看”字作转折,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不同的庐山风光。首句说:横着看就像一列山岭,侧着看又如一座山峰,这是从远近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。次句继续说:站得远了高矮不同,站得近了高低又不同,这是从高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。这四句诗写诗人仔细观察庐山的壮丽景色,从不同角度领略庐山的不同风貌。
后两句诗笔锋一转,说自己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,是因为身处庐山中,身在庐山中,处处是山,反而看不清庐山全貌。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既是诗人无法看清庐山全貌的具体原因,也是作者无法看清事物全貌的抽象原因。此句一语双关,既是写景,也是议论,有很强的哲理性。
此诗写诗人游庐山时,初看庐山,觉得雄伟壮观;近看庐山,又觉得变化万千,想领略庐山的真面目,却因为身处庐山中而不能得见。诗句以庐山为喻,阐明了人们往往由于对事物了解不够全面而产生认识上的局限,只有跳出局限,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