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池》是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别具情趣的自然小诗,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(1192年)春。这首诗借“池水起波”这个不起眼的动态描写,以荷叶和鱼群的互动为诗眼,巧妙地刻画了夏日阳光下小池组成的独具一格的画面,从中蕴藉了诗人对自身微小价值的深刻的认识。全诗篇幅虽短,但以小见大,以静衬动,以虚实相生手法,描绘出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,抒发了诗人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旷达的生活情调。
一道弧形小桥通向一个圆形小池。盛开荷叶的表面,交错在无数碧绿的珠子上。一阵微风吹来,荷叶摇曳,圆圆的荷叶下露出一个个圆圆的红鲤鱼。
首句“泉眼无声惜细流”,写出“小池”的“泉眼”,即泉水喷涌而出的地方,悄无声息地爱惜着那细细的流水。这里用“惜”字,形容泉眼对细流的珍爱,是对细流的珍惜与呵护。泉眼有情,对细流的爱惜,也正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与热爱的情感投射。全句表现出诗人对小池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。
次句“树荫照水爱晴柔”,写树荫映在水中的景色,“晴柔”指阳光明媚、微风轻拂,树荫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的波动而摇曳。这里用“爱”字,赋予树荫人性,把树荫描绘成一个有情感的物体,仿佛它也在享受着阳光的抚爱,也和诗人一样,喜爱着这晴朗柔和的天气。这一句描绘出小池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之美,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。
第三句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,写小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的角,就早有蜻蜓立在上面了,用“才”“早有”两个词语,衬托出蜻蜓的敏捷和灵动。蜻蜓立在小荷叶上,仿佛在欣赏自己的倒影,也仿佛是在等待着小荷叶的开放。这一句把小池周围环境的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,生动地刻画出小池的生机勃勃之美,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第四句“小池塘边绕修竹,绿阴不减来时路”,写从竹林旁边的小池经过,竹林的绿荫浓郁深厚,不像是走过的地方,仿佛还是来时的绿荫。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离开小池,站在池塘边,欣赏着竹林的绿荫。绿荫浓密,诗人仿佛仍在竹林中一般,绿荫深深,令人心旷神怡。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之情,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