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灰吟》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,是陆游晚年的作品,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(1186年)。当时陆游已六十五岁,因反对投降派而遭排挤,罢官归隐,賦閑龍門,忧愤交加。一天,他在院子里欣赏石灰燃烧的景况,即兴赋诗,借石灰的坚贞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。
千锤万击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
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《石灰吟》诗中的“千锤万击”,比喻了陆游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坚定的意志。他出身于官宦家庭,仕途却并不顺利。因为坚持抗金,他遭到了投降派的排挤,被罢官罢职,甚至被流放。但陆游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而是继续坚持斗争。他用“千锤万击”来形容自己的遭遇,突出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。
诗中的“烈火焚烧”,比喻了陆游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。陆游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而奋斗,他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。他用“烈火焚烧”来形容自己的爱国热情,突出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贞不渝。
诗中的“粉身碎骨”,比喻了陆游对个人生死荣辱的蔑视。陆游是一个坚强的人,他无视个人的生死荣辱,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他用“粉身碎骨”来形容自己的精神境界,突出了自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。
诗中的“清白”,比喻了陆游的高风亮节。陆游一生清正廉洁,不贪污不腐败,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。他用“清白”来形容自己的品行,突出了自己不畏权势、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。
这首诗的语言凝练,形象生动,寓意深刻,被誉为“诗圣”杜甫之后又一“诗豪”。它不仅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,而且是一首鞭挞投降派的诗。它对投降派进行了无情的鞭挞,同时对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赞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