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四月诗是一首描写春日田园风光的诗歌,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。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四月田园风光的描述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。
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安史之乱爆发,杜甫流落蜀中。翌年春天,杜甫来到成都郊外浣花溪畔,在朋友的帮助下,盖了几间茅屋,过起了隐居生活。此时,杜甫已经55岁,历经战乱流离,身心俱疲。
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天,杜甫漫步田间,看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不禁诗兴大发,写下了这首《乡村四月诗》。
诗的第一句,杜甫写道:“杜鹃再再叫,四五月又至”,说的是杜鹃鸟在四月里不停地啼叫,让人们知道春天又来了。
诗的第二句,杜甫写道:“农事方春暮,游人向晚至”,说的是农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着播种插秧,而游人们却在暮色中来到了乡村,欣赏着春天的美景。
诗的第三句,杜甫写道:“蚕桑殷富户,耕织劳吾事”,说的是蚕桑养殖为农户们带来了殷实的家底,而耕作织布又是诗人劳碌的事情。
诗的第四句,杜甫写道:“无麦强饮食,有酒时欢集”,说的是虽然没有麦子吃,但还是可以勉强维持生计,而如果有酒的话,就会和朋友们欢聚一堂。
诗的第五句,杜甫写道: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”,说的是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,丰收的时候一定会留客人吃鸡吃肉。
诗的第六句,杜甫写道:“山谷多闲暇,欲学陶彭泽”,说的是山谷里很清闲,自己想要学习陶渊明,过上隐居的生活。
诗的第七句,杜甫写道:“弃官优游分,且斗樽中物”,说的是放弃官职,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,只求痛快地喝酒。
诗的第八句,杜甫写道:“千虑竞成梦,一觉遂清旦”,说的是千百种忧虑最终都化作了梦,一觉醒来又是清爽的早晨。
诗的第九句,杜甫写道:“诗成复扫墓,携杖茂陵东”,说的是诗作完成后,又去扫扫祖坟,拄着拐杖向茂陵东边走去。
诗的第十句,杜甫写道:“云开衡岳积翠浮,雾散蓝田带暖回”,说的是在衡山顶上,云开雾散,青翠的山峰显露出来,蓝田上空雾气消散,带着暖意归来。
诗的最后一句,杜甫写道:“世乱遭飘荡,何日返西京”,说的是时局混乱,自己颠沛流离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京长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