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锦回文诗序是一篇古诗鉴赏文章,选自《水浒传》。这篇文章主要考察古诗鉴赏能力,了解古诗的背景材料和创作手法。
无名氏所作的这首纤锦回文诗是水浒传中的一首诗词。它被宋江用作锦囊妙计。
花隐掖,雾锁岩,
径斜湾曲,
心惊鸟堕,
目眩猿攀。
林莽古木,
气深云散,
涧水澎湃,
崩崖堆岸。
峰回路转,
疑无路,
柳暗花明,
又一村。
这首诗以其巧妙的回文结构和优美的意境而著称。它也以其准确地描述了梁山周围的景色而闻名。
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回文的手法。回文诗又称 palindrome,特指句子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诗句,左右相顺,顺序逆序读起来均有意义。这首七律回文诗,奇偶句正读反读均有诗意,妙趣横生。
正读:
花隐掖,雾锁岩,
径斜湾曲,
心惊鸟堕,
目眩猿攀。
林莽古木,
气深云散,
涧水澎湃,
崩崖堆岸。
峰回路转,
疑无路,
柳暗花明,
又一村。
反读:
村一又,
明花暗柳,
路无疑,
转回路峰,
岸堆崖崩,
湃澎水涧,
散云深气,
木古莽林。
攀猿眩目,
堕鸟惊心,
曲湾斜径,
岩锁雾,
掖隐花。
这首诗的序言为:
此诗无名氏所作,其意若曰:人处忧患之中如山穷水尽,忽逢奇缘,则又如柳暗花明,豁然开朗矣。《三国演义》:“孔明曰:‘恶战免不了一阵。’当夜唤众将订计。吕蒙入寨,见诸葛亮设伏已定,乃引回军。亮遣关兴断后,大破曹仁。孔明收军还寨,写出榜文,申明军令。次第唤黄忠、魏延、赵云、马岱、王平、张翼、马谡、李恢,令将兵扮作商人,入汉中访刘璋、张松之信。回文诗曰:‘花隐掖,雾锁岩,径斜湾曲,心惊鸟堕,目眩猿攀。林莽古木,气深云散,涧水澎湃,崩崖堆岸。峰回路转,疑无路,柳暗花明,又一村。’
文中曰:花隐掖,雾锁岩,径斜湾曲,心惊鸟堕,目眩猿攀。隐字去下字,掖即掩塞之意,指树林遮盖,道路曲折,人行其间见不到太阳,故生隐暗之感。蒙雾之山石似怒狼当道,身陷绝境,心胆俱裂。鸟儿惊飞而起,似乎大祸临头,慌不择路而堕。看到猿猴在悬崖峭壁上攀登,令人眼花缭乱,心惊肉跳。
林莽古木,气深云散,涧水澎湃,崩崖堆岸。这一联描写山林中的景象。树木环绕,杂草丛生,古老荒芜的树林弥漫着浓郁的湿气。黑云消散,露出一片深蓝色天空,凉爽宜人。潺潺的泉水如瀑布一般从高处激流而下,拍打着岸边的巨石。岩石崩塌,堆积成一座小山。
峰回路转,疑无路,柳暗花明,又一村。这一联描写山林中柳暗花明,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象。山峰重叠,道路曲折变化,时而峰回路转,时而柳暗花明,让人感觉山穷水尽,疑无路可走,但又惊喜地发现柳暗花明,眼前出现一片新的村庄。
这首诗描绘了梁山周边山林的景色和道路的险阻,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环境及人生困境的感悟。
诗中峰回路转,疑无路,柳暗花明,又一村,正是梁山好汉们面临绝境时重新找到希望的写照。
这首诗的意境优美,语言简练,意蕴丰富,是古诗词中的精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