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江月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诗词。它由宋代词人苏轼所作,原名为《九日次韵王巩》。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九月九日,苏轼当时被贬谪到黄州(今湖北黄冈),在重阳节这一天,他应友人王巩之邀,登上了黄州城西的赤鼻矶,面对着浩瀚的长江和美丽的景色,写下了这首词。
《西江月》全词共四句,每句五字,共二十字,结构紧凑,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。
首句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”,写的是秋夜的景色。明月高悬,清风徐徐,惊动了枝头上的喜鹊,吹动了树叶上的蝉。这一句,不仅勾勒出了秋夜的静谧,也为下文抒发的情感作了铺垫。
接下来,作者写道: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。这句写的是农村的景象。稻花香气扑鼻,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。蛙声一片,又为秋夜增添了几分生气。这两句,既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,也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。
再接下来,作者写道: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”。这句写的是秋夜的星空。七八颗星星在天边闪烁着光辉,两三滴雨点从山前飘落下来。这一句,不仅写出了秋夜的清冷,也为下文抒发的情感作了铺垫。
最后,作者写道:“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”。这句写的是作者在秋夜重游旧地的情景。他来到了从前住过的茅店,茅店旁边是社林,茅店前有一条溪流,溪流上有一座石桥。作者走过石桥,茅店就出现在眼前。这一句,不仅写出了作者重游旧地的感慨,也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