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文化中,诗词歌赋常以黄昏作为创作背景,寄托作者的情感和意境。黄昏,是白天与黑夜的交界时刻,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诗意。在诗词歌赋中,黄昏常被用来表现以下几种意境:
黄昏时分,天色渐渐变暗,四周变得寂静,容易让人产生孤独凄凉之感。许多诗人将黄昏作为抒发思乡、怀人之情的载体:
唐·杜甫:《旅夜书怀》
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
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
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
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
宋·李清照:《声声慢》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?
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黄昏也是离别时刻,常被用来表现离愁别绪。诗人们会在黄昏时分与亲人、朋友告别,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句:
唐·李白: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宋·柳永:《雨霖铃》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黄昏时分,落日西沉,秋风萧瑟,容易让人产生伤春悲秋之感。许多诗人在黄昏时分感伤时事,表达对人生的感慨:
唐·杜牧:《泊秦淮》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
宋·范仲淹:《渔家傲·秋思》
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
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
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黄昏时分,暮色苍茫,容易让人产生怀古伤今之感。许多诗人在黄昏时分凭吊古迹,追思历史人物,抒发对历史的感慨:
唐·李商隐:《登乐游原》
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宋·苏轼: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