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胜质则史》出自《礼记·乐记》,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风俗。
《文胜质则史》这句话的意思是,如果诗歌的文采超过了其内容,那么就会变成历史。这说明孔子认为,诗歌应该以质朴为本,文采为用,如果文采超过了质朴,那么就会失去诗歌的本来面目。
孔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,是因为他认为诗歌是用来反映社会的,如果诗歌失去了质朴,那么就无法真实地反映社会。诗歌应该像一面镜子,照出社会的本来面目,如果诗歌被文采所掩盖,那么就无法起到这个作用。
孔子的这个评价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历代诗人都以《诗经》为榜样,追求诗歌的质朴和真实。即使在今天,孔子的这个评价仍然有其借鉴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