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望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?

首页

望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?

望岳

> 泰山

>

> 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
>

> 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
>

> 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

>

>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
诗文赏析

一、诗文大意

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年)春,自秦州(今甘肃天水)乘舟顺渭河而下,至华阴(今属陕西),西出潼关,一路向东游历。初夏,他来到泰安,瞻仰了巍峨壮观的泰山,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言律诗。

诗的第一联开门见山,以设问的方式,开头即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和气势之雄伟。

第二联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,“造化”二字,强调了泰山之壮丽、非人力所能及。“阴阳割昏晓”,“阴阳”二字,一是阳气蓬勃于日出之时,一是阴气氤氲于日落之时。即从早到晚、从日出到日落,总是阴晴交替,变化无常。这句话让泰山具有了神秘灵动、诡秘莫测的魅力。

第三联“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”,诗人对泰山的仰视,已经到了震撼心灵的程度,连想象中的层层白云,也十分壮观,“云”是轻柔的、漂浮的却也遮挡了他的视觉;但诗人眼力如炬,目光可以追随归山的飞鸟。一个“荡”字,“决”字,把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,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
最后一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这是诗人登临泰山之巅的豪言壮语,这是登高望远的境界之雄阔。这里“会当”,含有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意志决心,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。“一览众山小”是从高处俯视群山,把众山都看作渺小,写出了泰山的极高及其磅礴的气势,同时表现出诗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胸襟。

二、写作背景

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被授为左拾遗,因直言敢谏,多有得罪,受到排挤,于是杜甫愤而离京,于是杜甫怀着沉重的心情,于肃宗上元元年(760年)春,自秦州(今甘肃天水)乘舟顺渭河而下,至华阴(今属陕西),西出潼关,一路向东游历。初夏,他来到泰安,瞻仰了巍峨壮观的泰山,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言律诗。

热门工具

Copyright© 名字网-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!闽ICP备2022000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