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望岳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,诗中赞美了泰山雄秀的景色,并抒发了诗人面对泰山时产生的敬畏和崇仰之情。
《望岳》共四句,每句五言。首句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”写远眺泰山,雄伟壮丽,一览无余。次句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”承接首句,赞美泰山是大自然的杰作,是阴阳交汇、光明与黑暗交替的地方。第三句“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”描写诗人面对泰山时的感受,胸中生出云气,双眼能看到归鸟。末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表现诗人对泰山的向往,希望能够登临绝顶,俯视群山。
《望岳》的最后一句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意思是,我一定能够登上泰山的最高峰,俯瞰众山,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景象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和崇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。
这首诗写于公元725年(唐玄宗开元十三年),诗人杜甫时年四十五岁。当时,杜甫正旅居山东兖州,因仰慕泰山之雄伟壮丽,登上了泰山之巅。面对巍峨壮丽的泰山,诗人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崇仰之情。他写下了这首《望岳》,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,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