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望月亮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?

首页

望月亮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?

望月怀远

李白

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

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

仙人垂两足,桂树作舟楫。

太阴有奔兔,织女有梭织。

银汉横铺地,紫气袭九天。

千家万户里,月色共婵娟。

银烛秋光冷,画屏秋扇微。

罗帐灯昏昏,秋风吹不灭。

依然望中别,千里共婵娟。

诗意

小时候不认识月亮,把月亮叫做白玉盘。又以为它是传说中的瑶台上的镜子,飞翔在青云端。仙人在月亮上的树下垂着两条腿,桂树成了航船和船桨。月亮上有奔波的兔子,天空中有织女在飞动着的织布机。

皎洁的银河横铺在地上,紫色的祥瑞之气升腾到九天之上。千家万户人家之中,月亮的光辉均沾,共同徘徊在夜空。银白色的烛光照耀着秋天的夜景,秋天画屏上的风扇微微地摇动着。罗帐中的灯光昏暗的样子,秋风一直在吹着,却吹不灭它。

尽管仍然在赏月时离别,在千里之外我们共赏这同一轮明月。

赏析

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(727)夏,李白29岁。当时李白由蜀地漫游江东,乘舟由采石矶渡江,溯长江而东,漫游苏州、无锡、扬州等地,于金陵会合了堂兄李阳冰、堂侄李云等亲属,后又渡江北游,途经历阳(今安徽和县)、安陆(今湖北云梦)等地,终于来到襄阳,写下了这首《望月怀远》。诗中所写,是诗人在旅途中看到月夜时所浮想联翩的一番情思。诗人用生动丰富的想象,把月球想象成“白玉盘”、“瑶台镜”,有人居住在上面,有仙人在那里垂足、荡舟、织布,构思新奇,意境优美。

诗一开头,诗人以“小时”两句,写出儿童那样天真纯洁的思想感情。一个小孩子,初次见到一轮明月,不晓得它是天上之物,误以为它是地上一只白玉盘。当他懂得月亮是在天空之后,又以为它是瑶台上的镜子,飞上去了。这两句诗中,不见“月”字,却无处不有“月”。

接着,诗人用比拟的修辞手法,写出月亮上好像住着许多人,有仙人在月树下乘凉,有仙人泛着桂舟在月河里荡漾,还有如织女那样拿着梭子在月夜中穿梭的仙女。这些想象固然是浪漫的,却并不荒诞。“仙台”、“桂树”、“月河”、“织女”等都是神话传说中有的,诗人只是把它们组合起来而已。

随后,诗人写出了月亮的皎洁、明亮。诗人仰望天空,只见银河横跨天际,紫色的祥瑞之气弥漫在九天之上。月光普照着千家万户,人人都在月光映照之下。诗人在这一段中,除了写月亮的皎洁壮丽之外,还写出自己的感受。他好像觉得月亮是那样地可亲,千家万户都在月光之下,就如一家人似的,亲密无间。

后四句由远及近,从开阔辽远的境界转入凄清寥廓的情景,对月的想象也从超乎尘世的天宫转向人间。写月光也是为突出情。诗人思乡怀人,明月寄情,所以才有“银烛”、“画屏”、“罗帐”、“灯昏”这些具有人间生活色彩的意象的描写。这里诗人说“依然望中别,千里共婵娟”,是说即使自己身处异地,但诗人和亲人共同仰望着一轮明月,明月也在关注着诗人和他的亲人,这就使诗人感到虽天各一方,但彼此的心是相连的,从而烦躁、零落的心情转化为了一种欣慰和欢乐。

整首诗,既是写景,又是抒情。诗人把洞察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集于一身,创设出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,从而表达出诗人对亲人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,把对月亮的描绘与眼前的思乡忧愁结合起来,写得细腻传神,缠绵悱恻,令人回味无穷。

热门工具

Copyright© 名字网-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!闽ICP备2022000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