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岳泰山,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,也是儒、释、道三教的圣地。杜甫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(公元747年),当时杜甫刚从齐鲁一带游历回来,途中经过泰山,便写下了这首诗。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岱宗,即泰山,是五岳之首,素有“东岳泰山”之称。杜甫用“岱宗夫如何”这一句来发问,既是对泰山的景仰,也是对自己前途的思考。
齐鲁,指山东省,是泰山所在的地区。“青未了”三字,形容泰山连绵不断,一眼望不到边际。
“造化钟神秀”一句,赞美泰山的自然风光。“神秀”二字,指泰山的秀丽风光。
“荡胸生曾云”一句,形容登上泰山后,胸襟开阔,心旷神怡。“决眦入归鸟”一句,形容杜甫凝神远眺,直到归鸟飞入眼中。
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表达了杜甫远大的志向。
全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,表达了杜甫对泰山的敬仰,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