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望庐山瀑布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。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李白在庐山游历时,面对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,诗兴大发,写下了这首诗。
《望庐山瀑布》原文如下:
这首诗的大意是:西塞山下,白鹭飞翔,桃花盛开,流水欢喜,鳜鱼肥美。我戴着青箬笠,穿着绿蓑衣,斜风细雨中,不需归去。
山不在于高大,有仙人居住就出名;水不在于深邃,有龙居住就显灵。这虽然是简陋的房屋,但我品德高尚。青苔爬上了台阶碧绿一片,青草映入帘子翠青一片。
谈笑之间,有饱学之士,来往之中,没有粗鄙之人。可以弹奏古琴,阅读经典。没有丝竹扰乱耳朵,没有公文劳累身心。诸葛亮在南阳的茅庐,扬雄在西蜀的子云亭。
孔子说:“有什么简陋的呢?”
《望庐山瀑布》这首诗,语言清新自然,形象生动,意境优美,韵味悠长。诗中对庐山瀑布的描写,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,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写,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感悟。
这首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,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。诗中的名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更是脍炙人口,广为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