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(701-762)是盛唐最为著名的诗人。曾漫游各地,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对中国山水风光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。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于庐山一游时的作品,全面地、真实地展现了庐山瀑布壮观的景象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原文: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,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意思:
庐山香炉峰直插云霄,在阳光的照耀下,云雾缭绕,如香炉中升起的紫色香烟。远远望去,瀑布从高空中飞流而下,直泻到山下的河流中;瀑布水势磅礴,浩浩荡荡,仿佛三千尺高的银河从九天之外落了下来。
賞析:
李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,生动地勾勒出庐山瀑布的壯麗景觀,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,感受到瀑布的壯觀和震撼。
诗的第一句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,描绘出庐山在阳光照射下,香炉峰上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。香炉峰是庐山最高峰,海拔1474米,山顶常年积雪,云雾缭绕,宛如香炉中升起的紫色香烟。诗人将香炉峰比作香炉,云雾比作香烟,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庐山香炉峰的壮观景象。
诗的第二句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,描绘出诗人站在远处观看瀑布的壮观景象。瀑布从香炉峰顶飞流直下,气势磅礴,浩浩荡荡,如同一挂银河从天而降,挂在山前的河川上。诗人用“遥看”二字,表现出自己对瀑布的敬畏之情,也为下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埋下了伏笔。
诗的第三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,也是李白对庐山瀑布最生动的描写。诗人用“飞流直下”四字,形象地描绘出瀑布从高空坠落的情景,仿佛一条银河从天而降,气势磅礴,撼人心魄。诗人用“三千尺”来形容瀑布的高度,虽是夸张手法,但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敬畏之情。
诗的第四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是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词。诗人将庐山瀑布比作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来,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。银河是天上的星河,在神话中是天帝的住所,是神圣和高贵的象征。诗人将庐山瀑布比作银河,既是对瀑布的赞美,也是对庐山风景的赞美。
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,它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,意境深远,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