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維诗里的尴尬有以下几种解释:
1. 窘迫、狼狈。 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诸将皆卷甲却走,王莽亦夜亡,左右及亲贵皆弃莽而去,更相杀,老弱孤寡不得随者往往填道中野,尴尬相属。”
2. 拘谨、局促。 如《魏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帝览而嘉之,不坐,逆崔浩出。崔浩惶恐,尴尬顿首谢。帝执其手,与之同坐,奖劳再三。”
3. 难堪、羞辱。 如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乾宁元年》:“御史中丞薛元赏……既上疏,上为左右所窘,遂除名,出为光禄卿,元赏大尴尬。”
在王維的诗中,“尴尬”一词往往用于形容人内心的失落、孤寂、悲凉等情感。如《鹿柴》中的“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。返景入深林,復照青苔上。”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空山之中,不见一人,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。夕阳西下,余晖照射在青苔上,更显出山中的寂寥。诗人内心感到孤独落寞,有“尴尬”之感。
《汉江临泛》中的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。郡邑浮於水,野村生於山。”诗人站在汉江边上,放眼望去,只见江水浩荡,天际无边,山色苍茫,隐约可见。郡邑漂浮在水面上,野村生长在山间。诗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人生的渺小,有“尴尬”之感。
《竹里馆》中的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诗人独坐竹林之中,抚琴长啸。深林中无人知晓,只有明月来相照。诗人感到孤独寂寥,有“尴尬”之感。
这些诗句中的“尴尬”一词,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、孤寂、悲凉等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