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维诗里的“真人”是指道教中得道成仙的人,也指具有高尚品德和超凡脱俗气质的人。在王维的诗歌中,“真人”一词经常出现,表现了他对道教的信仰和对神仙世界的嚮往。
道教中,“真人”是指得道成仙的人,是神仙的最高境界。他们已经脱离了生老病死的轮回,达到了长生不老的境界。真人通常居住在仙山琼阁之中,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。他们拥有无穷的法力,可以腾云驾雾、呼风唤雨、点石成金。
在王维的诗歌中,“真人”一词经常出现,表现了他对道教的信仰和对神仙世界的嚮往。例如,在《鹿柴》一诗中,王维写道: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”诗中描绘了山中空灵寂静的景色,诗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,与真人对话。
在《终南别业》一诗中,王维写道:“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”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,与世无争的生活。诗人与林叟相谈甚欢,仿佛遇到了真人。
在《輞川闲居赠裴迪》一诗中,王维写道:“輞川闲居地,冷落故人稀。每到澄江滨,凭轩对月思。秋来气候好,云白日悠悠。水木年华尽,与心期不违。”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輞川闲居的清幽生活。诗人面对澄江,凭轩对月,思绪万千。诗人与裴迪相约,共赏秋日的美景,二人仿佛真人在世。
王维诗中“真人”一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。它既指道教中得道成仙的人,也指具有高尚品德和超凡脱俗气质的人。王维通过对“真人”的描绘,表达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嚮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