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宋时期,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,他推行新法,主张变革,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。有一次,他看到一首古诗,觉得其中有些句子不合时宜,于是就随手改了几句。
这首古诗是这样的:
春风不度玉门关,
关山万里不可越。
谁人劝得金樽酒,
消尽更残月。
王安石认为,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与整个诗歌的基调不符,于是就将其改成了:
征人劝饮金樽酒,
胡地谙弦更残月。
王安石的改动,使这首诗的意境更加悲壮,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春风不度玉门关,关山万里不可越:
这两句诗描写了玉门关外的荒凉景象。玉门关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边关之一,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,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。由于玉门关地处偏僻,环境恶劣,所以春风也无法吹拂到那里,关山也无法逾越。
谁人劝得金樽酒,消尽更残月:
这两句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他们身处边关,与亲人天各一方,只能借酒消愁,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征人劝饮金樽酒,胡地谙弦更残月:
这两句诗是王安石改动后的诗句。这两句诗描写了戍边将士在胡地饮酒解愁的情景。他们虽然身处异乡,但仍然能够在胡地找到熟悉的食物和音乐,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。
王安石的改动,使这首诗的意境更加悲壮,表达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这两句诗也流露出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,他们虽然身处边关,但仍然能够饮酒作乐,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