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峻少豪迈,好交游,善鼓琴,爱诗酒,不拘小节。
年少时性情豪放,喜欢结交朋友,擅长弹琴,喜爱诗歌和美酒,不拘小节。
岐王李范爱其才,辟为从事,进奏御史。
岐王李范爱惜他的才华,任命他为从事,后来升迁为进奏御史。
久之,出为巴东、归、桂三郡都督,所在有能名。
过了很久,他被派往巴东、归州、桂州三郡担任都督,所到之处都有德政声名。
后召为膳部员外郎,转中书舍人,帝雅重之,时擢御史中丞。
后来被召回京城任膳部员外郎,升迁为中书舍人,皇帝很器重他,很快升迁为御史中丞。
当是时,中外权贵家多蓄倡优,峻悉奏请禁止,又劾罢侍御史令狐楚、吏部侍郎王温舒、司农卿崔光、国子祭酒陆善经等五人,帝皆是之。
居数月,出为河中尹,寻拜左散骑常侍,知御史台事。
他在这个职位上待了几个月,升任河中尹,不久拜为左散骑常侍,知御史台事。
峻以职务之便,奏事无隐,数触上怒,又坐劾长史王虑、司马李损不职,免归田里。
寻复召为太子赞善大夫,训导东宫,平章事,累迁中书侍郎,判户部事。
不久他又被召回京城担任太子赞善大夫,训导太子,平章事,累迁中书侍郎,判户部事。
上颇疑峻党附东宫,不甚亲委。
皇帝很怀疑王峻结党附合太子,不太亲近信任他。
后罢知政事,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。
后来罢免了王峻的知政事之职,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。
未几,召拜吏部尚书。
不久,皇帝召回王峻,拜为吏部尚书。
峻方以持正忤旨,出为洪州刺史。
王峻因为坚持正直触犯了皇帝的旨意,被贬为洪州刺史。
时盗起四境,峻缮治城郭,训众缮甲,寻迁兵部尚书,兼御史大夫,以御寇盗。
当时盗贼在四境兴起,王峻修缮治理城池,训练民众制造铠甲,不久升迁为兵部尚书,兼御史大夫,以防御盗贼。
数月,改封爵韩国公,加邑五百户,寻充淮南节度使。
几个月后,被改封为韩国公,增加食邑五百户,不久又任命为淮南节度使。
峻治军严整,军士精锐,淮南繇是安堵。
王峻治军严格整饬,军士精锐,淮南因此安定安堵。
又充东都留守,进爵鲁国公,邑千户。
后来又担任东都留守,进封为鲁国公,食邑一千户。
久之,罢归故里,卒,赠太子太保,谥曰文肃。
过了很久,他罢官归乡,去世后,被追赠太子太保,谥号文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