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王勃山中这首诗什么意思?

首页

王勃山中这首诗什么意思?

《山中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

王勃写这首诗连同《春思》写于其游历湖南常德一带时,“暮春”(《山中》第9句)正值春末,也就是阴历的三月或四月,在《春思》诗中他正是三月春游。他能从偏僻山区眺望到,形如“宝镜”的湖水,仰望到“绝壁挂飞流”,可以推知是住在靠洞庭湖很近的山中。更何况,他的斗篷是“湿”的(第一句),可见这儿气候一定比长安要湿润,尽可以享受着这绿阴葱葱的暮春山景。

《山中》这首诗的意思

诗的前半段主要写眼前所见,为了表现自己与山水的合一,所以写起景物来也就要“合于己”。“山色”的“晚”与“阴”相叠合,因而才二句便交待出暮春的气氛。第三句以“返照”来映衬“绝壁挂飞流”,更突出了日暮山色之美。

“崖树自含翠,涧花空带春”,亦是王勃常用的结构,颇多流转自如的新鲜感觉。山崖上植被之浓,高树之茂,使它本来就“含翠”,涧边的野花本就带“春”色,只是此时暮色低垂,暮霭沉沉,花色微暗,更辉映出暮春的山色。

接着诗人笔锋一转,由近及远,由写眼前景物进而写远方水光。“春光莫共花争艳,一勺江天晓晚霞”,当暮色织染着山林,弥漫着温馨的时候,这时春光不再与繁花争艳,它自会随波逐流,将景物一起倒映于一勺江水中。

上面的景色,多少是看到的。这两句则是想象之辞,因为“晓晚霞”是在早晨或傍晚才出现的,显然诗人脑中出现了日落湖光,才融入了自己想象的形象。

后四句诗,前三句照应首句的“湿衣看不尽,山色晚阴重”两句,重写眼前的暮色,便“夜色”与“暮色”相承,再写“孤帆”与“斜日”相映,让自己的思绪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。

“风回疏竹影,月上薄云闲”,从“风”写到“月”,“疏竹”旁的“风”吹到自己身上,又吹动薄云下的“月”,使得月影更加空明,更加疏闲。诗句中清冷闲适的意境,与空明疏闲的月色一起,共同融入到诗人寂寞的情怀之中。

《山中》这首诗的思想感情

在这首诗中,诗人流连于山色之中,使自己陶醉在一种宁静平和之中,表达出一种不慕荣利的悠闲生活之意。

热门工具

Copyright© 名字网-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!闽ICP备2022000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