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
看到花开又满枝,出帝孙秀,望仙楼上,一曲《高阳台》。
译文:
暮春三月份,江南小草长得很茂盛,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,无数莺儿在花丛中飞来飞去。
看到春光无限,孙秀登上了望仙楼,吹奏了一首《高阳台》。
1. 暮春三月:暮春,指暮春时节,农历三月。
2. 江南草长:江南地区,草木生长茂盛。
3. 杂花生树:各种各样的花朵盛开在树上。
4. 群莺乱飞:一群莺儿在空中飞来飞去。
5. 出帝孙秀:孙秀是晋朝的末代皇帝,晋末权臣。
6. 望仙楼: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,是一座著名的古建筑。
7. 《高阳台》:孙秀在暮春时节登上了望仙楼,吹奏了一首《高阳台》。《高阳台》是词牌名,属于双调。
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江南的美丽景色,表达了孙秀在暮春时节登上了望仙楼,吹奏了一首《高阳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