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渊明(365-427)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晋宋之际大诗人,田园文学的鼻祖。
陶渊明躬逢晋宋易代之际,政治黑暗,社会动荡。他一生不满于官场的黑暗,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,所以自幼便立意归隐。经过多年的隐居生活,陶渊明过着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。他经常在田园里劳作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。陶渊明希望通过隐居来躲避政治动乱,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。
《田园乐》是陶渊明最著名的诗作之一,它以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恬淡的隐逸生活为题材,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全诗共八句,首句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”诗人久居喧嚣的城市,现在终于得以回归乡野,他感到无比的喜悦。
第二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诗人耕作虽辛苦,但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,即使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也不足惜。
第三句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诗人在田园中辛勤劳作,早上起来整理荒地,晚上披着月光荷锄而归。
第四句“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”小路狭窄,草木丛生,诗人晚归时衣襟沾满了露水。
第五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诗人再次强调,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不足惜,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第六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诗人再次强调,即使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也不足惜,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第七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诗人再次强调,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不足惜,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第八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诗人再次强调,即使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不足惜,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全诗反复强调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”,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