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道中悟诗是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的内容。全章内容如下: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
故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。
人之所教,亦因物而异。故有称事与无事,或以取、或以予。
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
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其旨是讲,道生一切,万物皆负阴而抱阳,损中有益,益中有损,贵贱、高下相成,圣人谦卑不居高位,轻诺寡信,多易多难,所以圣人谨慎行事,不为难事所困。
天道中悟诗是《道德经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,它阐述了《道德经》的基本思想:道生万物,万物负阴而抱阳,损中有益,益中有损,贵贱、高下相成,圣人谦卑不居高位,轻诺寡信,多易多难,所以圣人谨慎行事,不为难事所困。
这章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平衡思想,以及谦虚谨慎、不居高位的处世之道。
下面是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的译文:
道生一,道生一物,由一而生二,由二而生三,由三而生万物。万物都秉受阴气而怀抱阳气,冲和之气使万物和谐。
人们所厌恶的,只有孤单、寡少、鄙陋,而这些却被君王奉为尊号。
所以,事物有时因损耗而获益,有时因增长而受损。
对人应进行正确的教育,并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。因此,有的人被称赞做事,有的人被称赞无所事事;有的人被称赞接受,有的人被称赞给予。
崇高以卑下为根基,高贵以卑贱为基础。
所以,圣人从不居高位,因而能够成就其伟大。
轻率地做出承诺,必定会缺乏诚信;轻易地改变主意,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。所以,圣人对这些事情都很谨慎,因此终生没有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