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题西林壁》是苏轼东渡黄河以后,南归途中游览泰山时所作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横看:从正侧面看;侧看:从侧面看。
成岭:像山岭;成峰:像山峰。
庐山真面目:庐山的真正面目。
庐山之美,从远处看,由正面看,像一排连绵起伏的山岭;从侧面看,像一个又一个耸立的山峰。近看和远看,高处和低处,山的形状各不相同。因此,身处庐山的人就很难认出庐山的真正面目,只因为身处庐山中。
苏轼借由西林寺壁间对庐山的描绘,指出我们在很多时候,会因为自己亲身处在一个环境里,被局限于其中,从而无法真正认识它。
只有跳脱出来,用另外一个角度观赏,才能最终认识它的本来面目。
这不仅仅适用于观山赏景,对于人生也是如此。
遇到困难时,不妨跳出来,换个方式思考,事情或许没有那么难处理,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都适用。
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认识事物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,才能避免陷入盲目和偏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