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注释:
1. 庐山:位于江西省九江市,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。
2. 西林壁:庐山上的一个景点,因其景色秀丽而闻名。
3. 横看:从侧面看。
4. 侧看:从正面看。
5. 成岭:形成山岭。
6. 成峰:形成山峰。
7. 远近高低: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看。
8. 各不同:各不相同。
9. 不识:不认识。
10. 庐山真面目:庐山的真实面目。
11. 只缘:仅仅是因为。
12. 身在此山中:身在庐山中。
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四年(1071年)被贬黄州时所作。当时,苏轼因卷入乌台诗案而被贬谪,心中郁郁寡欢。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,他经常在庐山游览。某日,苏轼来到西林壁,看到庐山的景色秀丽,但由于身在庐山中,无法看清庐山的全貌。于是,他写下了这首诗。
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庐山的美景,但实际上却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。诗人通过庐山的美景,告诉人们一个道理:身在其中,往往看不到事物的全貌,只有跳出这个圈子,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。
这首诗的思想内容非常深刻,它启示人们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圈子,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地理解事物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