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一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翻译:从横面看,庐山就像一道山岭;从侧面看,它又像一座山峰。从不同的远近高低来看,庐山的形状各不相同。之所以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,是因为身处庐山中,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。
赏析: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。诗中通过对庐山不同角度和方位的观察,表现了庐山多变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。诗人以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一句,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从不同角度看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。接下来,诗人又用“远近高低各不同”一句,进一步表现了庐山随着远近高低的变化,其外形也随之发生变化。最后,诗人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一句,形象地比喻了人们由于身处庐山中,而无法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。这句诗也启示人们,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事物,就必须跳出其本身,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去观察它。
其二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到得还来别是闲,消磨此日太平年。
翻译: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,在未到达之前,就已经让我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,以至于难以排遣心中的遗憾和焦躁。到达庐山后,才发现这里别有一番闲适和安宁,可以让我消磨此生,享受这太平盛世。
赏析: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到庐山游览的所见所感。诗中的“庐山烟雨浙江潮”一句,描写了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,给人以一种朦胧、神秘和壮观的意境。然后,诗人又用“未到千般恨不消”一句,表现了自己在未到庐山之前,心中的苦闷和焦躁。接下来,诗人用“到得还来别是闲”一句,写了自己到达庐山后,感受到的悠闲和安宁。最后,诗人以“消磨此日太平年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庐山消磨此生的愿望。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烟雨浙江潮的描写,表现了苏轼对庐山的向往和赞美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过闲适安宁生活的心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