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题西林壁》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诗,写于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年)春。当时苏轼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,心情非常压抑,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。一天,他游览了西林寺,看到寺庙周围的景色非常优美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。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庐山,发现庐山呈现出不同的面貌,让人觉得庐山神秘莫测。诗人由此联想到人生,认为人生也是如此,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,就会有不同的感受。如果身处其中,就很难看清庐山的庐山真面目;只有跳出局限,才能对庐山有更全面的认识。
这首诗语言简练,形象生动,富有哲理。诗中的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一句,用形象的比喻,生动地描绘了庐山在不同角度呈现出的不同面貌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一句,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,发人深省。
《题西林壁》是苏轼最著名的诗作之一,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。这首诗被收入许多语文教材中,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