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时期,林逋是一位隐士,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,以梅为友,以鹤为伴,自号梅妻鹤子。苏轼与林逋是挚友,经常到孤山探望他,并赠诗题词,以表达对他的仰慕和敬佩之情。
《提携林碧》是苏轼在熙宁四年(1071年)夏天,第二次游览西湖时,在孤山为林逋所作。这首诗共4句,分别是:
林深时见鹿,海阔却闻涛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这首诗的意思是:
林深时见鹿,海阔却闻涛。
在幽深的林子里,经常可以看到鹿的身影;在辽阔的海面上,常常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。这两个句子形容了孤山秀丽的风光和林逋隐居生活的闲适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沧海月明,珠子上有泪珠闪烁;蓝田日暖,玉石中生出云烟。这两个句子比喻林逋的高洁品格和孤高的人品。
全诗通过对孤山秀丽风光的描绘和对林逋高洁品格的赞美,表达了苏轼对林逋的敬仰和友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