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渊明的责子诗名《责子》,作于陶渊明晚年,此时陶渊明已经隐居田园多年,心境平和,但对于子女的教育却依然十分严格。诗中,陶渊明对儿子平素不务正业,游手好闲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,希望儿子能够改过自新,奋发图强。
整首诗的内容如下:
白发被两鬓,肌肤不复实。
虽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。
阿舒已二八,懒惰故无匹。
阿宣行志学,而不爱文术。
雍端年十三,不识六与七。
通子垂九龄,但觅梨与栗。
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
陶渊明在诗中首先感伤自己年华老去,身体衰弱,虽然有五个儿子,但却没有一个喜欢读书写字。大儿子阿舒已经二十八岁了,却依然懒惰无能,没有一技之长。二儿子阿宣虽然有志向学习,但却不喜欢文学艺术。三儿子雍端十三岁了,连六和七都不认识。四儿子通子九岁了,只知道找梨和栗子吃。陶渊明对儿子的表现非常失望,感叹天意如此,只能喝酒消愁。
陶渊明的《责子》诗朴实无华,却感情真挚,深刻地反映了陶渊明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。这首诗也启迪我们,在教育子女时,要严格要求,但也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点,因材施教,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