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战成诗,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前出塞九首·其四》。
全诗如下:
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
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
诗歌背景:
公元253年,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,攻打祁山。魏明帝曹叡派大将司马懿迎战。诸葛亮久攻不下,便退军汉中。公元263年,诸葛亮再次北伐,兵出祁山,但因积劳成疾,病逝于五丈原。诸葛亮死后,蜀汉逐渐衰落,最终被魏国所灭。
诗词赏析:
《前出塞九首》是杜甫晚年所作的七言古诗,共九首。其中第四首以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为题材,歌颂了诸葛亮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。
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。”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。诸葛亮辅佐刘备,建立蜀汉政权,与曹魏、孙吴三分天下。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,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。他发明的“八阵图”,被后世誉为“天下第一奇阵”。
“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”两句写出了诸葛亮临终前的遗憾。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匡扶汉室,一统天下。但由于魏国和孙吴的强大,他最终未能实现这个愿望。临终前,他留下遗言,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能够继续完成他的事业。但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战死,蜀汉最终被魏国所灭。
“百战成诗”意为诸葛亮一生征战沙场,功绩卓著,名声远扬。诗人用“百战”来形容诸葛亮的戎马生涯,“成诗”来赞美诸葛亮的文学成就。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。他的诗歌以清丽淡雅、意境深远著称,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“百战成诗”这一典故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,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经历的英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