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普济寺唐·杜甫
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两只黄鹂在碧绿的柳树枝头鸣叫,一群白鹭排成一队向碧蓝的天空飞去。
窗户里映照着西边山岭那白雪皑皑,千年不化的雪景,门前停靠着从遥远的东吴远道而来的船只。
1. 普济寺: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,唐代时为著名寺庙。
2. 黄鹂:一种体形较小的鸟,羽毛鲜艳,鸣声清脆。
3. 翠柳:碧绿的柳树。
4. 一行:一群。
5. 白鹭:一种水鸟,羽毛白色,体型较大型。
6. 青天:碧蓝的天空。
7. 窗:窗户。
8. 西岭:指西边的山岭,这里是指成都西边的龙泉山。
9. 千秋雪:指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。
10. 门:门户。
11. 东吴:指东吴地区,这里是指长江下游地区。
12. 万里船:指从遥远的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,这里形容船只数量之多。
这首诗是杜甫在普济寺宿夜时所作,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传神,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将寺庙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,令人仿佛置身其中。
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,黄鹂在柳树上一唱一和,白鹭成群结队地飞上天空,为宁静的寺庙增添了一丝活力。
诗的第三、四句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寺庙的景色。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一句,以“千秋雪”来形容西岭山顶的积雪,突出雪景的壮丽和永恒。“门泊东吴万里船”一句,则以“万里船”来形容长江下游的船只,突出寺庙的地理位置和航运的繁忙。
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,又有对寺庙的赞美。诗人通过对普济寺及周围景物的描写,将寺庙的宁静、雅致和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,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