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的咏叹是有序的,前面三句,先从山宗、水宗,写到山光水色,再从山光水色到古今文人,最后到苏轼自己。
苏轼对古今诗文家的收藏很丰富。在前人的优良传统影响下,他广为搜集各家各派各时期的文献资料,惟恐遗漏。无论古籍新书,乡里土俗,奇闻轶事,人物雕刻,动植物、器皿等等,都逃不过他的慧眼,都可能成为他诗文中杜撰的源泉。
苏轼作《前赤壁赋》时,所藏颇丰。他从这些收藏的诗文中,任意取用他所欣赏的语言,加以巧妙的运用,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,烘托了阔大的气势,丰实了诗文的意境。
苏轼本人的熏陶,更在于他的整个家族,都有优良的读书传统。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撤,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。苏轼兄弟三人,被称为“三苏”。苏洵是北宋著名散文学家,宋神宗时因避父丧辞官,后在四川眉山创办眉州书院。书院兼收贫寒弟子,免费供给食宿,培育人才万余人。
孟浩然是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,也是唐代第一个广泛创作五古山水田园诗的诗人,世称“孟诗”。他的诗论以气为主,要求诗歌自然流畅,不拘格律,以得放浪之志。孟浩然的诗,多反映山水的自然美,如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。苏轼的诗与孟浩然的诗,都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风格,体现了他们的共同精神追求: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,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。
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,散文家,政治家,史学家。他的词开创了宋词豪放一路新词风。苏轼的词风与欧阳修的词风有很大相似之处,都是热情豪放,婉约清丽,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,喜欢抒发个人情感,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。
苏轼充分利用了古人的诗词歌赋,既继承了他们的优秀传统,又有所发展和创新,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的诗词歌赋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和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