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诗乡村四月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,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早春的田野景色,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注释
国破山河在:国家破灭了,山河还在。
城春草木深:城里春天草木茂盛。
感时花溅泪:因感叹时运不济而落泪,泪水溅落在花上。
恨别鸟惊心:因怨恨别离而使鸟儿惊心动魄。
烽火连三月:烽火持续了三个月,形容战乱不断。
家书抵万金:家书价值万金,形容家书的珍贵。
白头搔更短:白发因搔抓而更短,形容忧愁之深。
浑欲不胜簪:头发已经稀疏得几乎不能用簪子挽起了。
赏析
这首诗是杜牧在唐宣宗大中元年(847)春天,从淮南节度使任上回京述职时所作。当时,唐朝正值藩镇割据,战乱频繁,民不聊生。诗人目睹了国家破败的景象,心情十分沉重。诗人从国破山河在写起,意为国家虽然已经灭亡,但山河依然存在。这句诗既是对国家灭亡的悲痛,也是对国家复兴的希望。
接下来,诗人用了一个比喻,将花比作泪水,鸟比作惊心动魄的别离。这句诗既是对国家灭亡的悲痛,也是对离别亲人的思念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战乱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书的渴望。
最后,诗人写到了自己白发搔短,浑欲不胜簪的形象。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,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这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。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写,抒发了对国家破败的悲痛,对离别亲人的思念,对家书的渴望,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诗人还用了一个比喻,将花比作泪水,鸟比作惊心动魄的别离,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