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送别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此诗是杜甫送别友人李白的作品,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惜别之情。全诗语言朴实无华,却蕴含深意,体现了杜甫一贯的诗风。
诗的第一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”渭城,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杜甫在这里送别李白,正是清晨时分。渭城早晨的雨水,把轻尘拂去,使得道路格外清新;客舍周围的青青柳树,也因雨水的滋润而焕然一新。这幅清新的画面,为离别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。
诗的第三联写诗人对李白此行的祝愿: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羌笛,是西域的一种乐器。杜甫在这里用羌笛的悲怨之声来比喻李白此行的艰辛。他劝李白不要为离别而悲伤,因为春风终将会吹进玉门关。玉门关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,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塞。杜甫用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来比喻李白此行的艰难,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此行的信心。
诗的第四联写诗人与李白依依惜别的场面: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”城阙,是指城墙和城门。三秦,是指关中地区的三个郡:京兆郡、扶风郡和汉中郡。五津,是指渭河、泾河、洛水、黄河和伊水五个渡口。杜甫在诗中用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”来形容送别李白时的壮阔景象。而“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”两句,则表达了诗人与李白同是宦游之人的身份,以及他们对彼此的理解和惺惺相惜之情。
《送别》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诗。诗中,杜甫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生动描绘,以及对李白此行的祝愿和对彼此友谊的表达,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和惜别之情。全诗语言朴实无华,却蕴含深意,体现了杜甫一贯的诗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