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陶渊明所作的《咏贫士七首》,是一首赞美贫士的诗,诗中描绘了贫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。
原文:
> 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
> 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
> 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
> 晨归饷亲故,日入复自违。
> 耻以非道取,岂如贫且卑。
> 水委饮清露,气酿凌霜秋。
> 惟彼丘园叟,荷袂登东皋。
> 躬耕非固役,乐在其中矣。
译文:
> 清晨起来整理荒芜的田地,傍晚时分背着锄头回家。
> 小路狭窄杂草丛生,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。
> 衣服沾湿了也不必可惜,只要但求自己的心愿没有违背。
> 早晨回家探望亲戚朋友,太阳落山后又再次和他们分别。
> 宁愿靠着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吗?难道能比得上贫穷却卑微的生活吗?
> 清晨把瓜果当饭吃,喝着夜晚的露水,在秋天中欢快地度过。
> 只有那个年老的隐士,提着衣襟登上东边的山坡。
> 亲自耕种并不是为了应差了事,其中找乐趣罢了。
注释:
> 委:委顿,放下。
> 凌霜秋:指深秋季节。
赏析:
这句诗的意思是:贫士们喝着清露,在深秋的寒霜中酿造出傲人的气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