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本同株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比喻同宗同源,同心同德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同姓,本之同祖,族之同宗,亲之同戚,姻之同族,兄弟之同胞,男女无外,故旧不弃。”
树本同株的含义是:树木的根是相同的,所以它们是同宗同源的。比喻同宗同源,同心同德。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深厚,也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。
树本同株这个成语的出处,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,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。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?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”
这首诗描述的是砍伐树木的声音和鸟鸣的声音。诗人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。诗中的“鸟鸣嘤嘤”和“求其友声”这两句诗,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寻找伙伴的情景。诗人借此来比喻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。诗中的“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?”这两句诗,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勉。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珍惜友情,不要忘记朋友之间的感情。树本同株这个成语出自这首诗,比喻同宗同源,同心同德。
西晋无道纲纪紊,东晋起兵东过淮。
桓玄复起谋篡晋,刘裕应时屯冶赖。
南北交争成鼎足,隋文一统定天下。
江山易主朝代更,诗圣此作传千古。”
这首诗写得非常精炼,而且非常有气势。在七步之内就能创作出这样的诗歌,可见王羲之的才思敏捷。七步诗这个成语也因此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