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示儿》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八十岁时所作。宋孝宗淳熙元年(1174年),陆游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臣贾似道,被罢官闲置。宋光宗绍熙五年(1194年),陆游又被任命为夔州(今重庆奉节)通判。他赴任后,正值金兵南下,所到之处,焚烧抢掠,无恶不作。作为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陆游,面对国家危难,义愤填膺,写下了这首诗。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。
诗的前两句,陆游以悲壮的语气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。他说:“死后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“死后元知万事空”,意思是说人死之后,一切荣华富贵、恩怨情仇都将化为乌有,只有国家的安危、民族的兴衰才是永恒的。“但悲不见九州同”,意思是说诗人悲痛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,而是悲痛于生前未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。
后两句,陆游以激越的语气勉励儿子们继承自己的遗志,为收复失地而奋斗。他说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毋忘告乃翁。”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,意思是说等国家收复失地的那一天。“家祭毋忘告乃翁”,意思是说让儿子们在举行家祭的时候,不要忘记告诉他这个曾经为收复失地而奋斗的父亲。
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感情真挚深沉,充分展现了陆游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,也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、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