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灰吟》是清末思想家、文学家林则徐所作的诗歌,写于道光十九年(1839年)四月。当时,林则徐奉命赴广州禁烟,途中经过湖南衡阳。衡阳有座衡山,山上有座祝融峰,山上遍布石灰岩。林则徐见后,联想到当时国难当头,自己奉命禁烟的使命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
全诗共八句,语言朴素,生动形象。石灰,本是一种不起眼的材料,在诗人笔下却成了一个英雄的形象,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独具匠心和艺术功力。
己亥杂诗·其五
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诗的第一句“粉身碎骨全不怕”,写出了石灰在烈火中煅烧时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。石灰在烈火中煅烧,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。这种声音,就像是在呐喊,是在宣告自己的决心。它不怕火烧,不怕水浇,不怕风吹,不怕雨打。它要在烈火中煅烧,在水中浸泡,在风中飘扬,在雨中淋漓,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永不放弃。
诗的第二句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,写出了石灰在水中浸泡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。石灰在水中浸泡,会慢慢地溶解。这种溶解,就像是在经历一种磨难。它不畏惧磨难,不屈服于磨难。它要在水中浸泡,在风中飘扬,在雨中淋漓,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永不放弃。
诗的第三、四句“屈指行程二万,回头万里真堪叹”,写出了整个诗人的心情。他为国家和人民受苦而感到自豪,同时也为国家和人民蒙受苦难而感到叹息。
诗的第五、六句“遍地腥云满世界,乾坤万里无颜色”,写出了整个诗人的感受。他感到国家和人民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灾难,而他自己也无能为力,只能为国家和人民感到悲痛。
诗的第七、八句“楚臣一炬产山川,引得英雄尽白头”,写出了整个诗人的愤怒。他为国家的衰弱和人民的苦难而愤怒,他为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英雄而愤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