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石灰吟》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诗歌,全诗八句,前四句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说的是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开采出来,经过烈火焚烧也不改变颜色,甘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之身的人间。后四句又进一步用石灰自况,说自己身处逆境,饱受煎熬,但依然坚贞不屈,忠贞不渝,甘愿粉身碎骨,留下清白之身,来嘉惠天下。
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这两句诗是说,石灰经过千辛万苦,终于被炼成了洁白无瑕的粉末。它甘愿粉身碎骨,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人类,为人们粉饰房屋,美化环境。它宁愿牺牲自己,也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。
石灰这种精神,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“舍己为人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他们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,甚至生命,去换取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。这种精神,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。
这两句诗,也表达了诗人于谦对清白和正义的追求。于谦生于明朝宣德元年(1398年),官至兵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。他一生清正廉洁,刚正不阿,深受人民的爱戴。明英宗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瓦剌大举入侵,兵临北京城下。于谦临危受命,督师出战,击败了瓦剌军,保卫了北京城。然而,英宗回朝后,却听信谗言,将于谦逮捕入狱,并处以磔刑。于谦死时年仅58岁。
于谦虽然死了,但他留下的精神却永存。他的诗歌《石灰吟》,更是成为传世佳作,被后人广为传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