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五夜望月》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情景,寄寓孤独清冷的诗歌。这首诗语言清丽、感情真挚,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。
中庭地白树栖鸦,
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今夜月明人尽望,
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诗歌首联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”诗人用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。中庭的地面一片洁白,树上栖息着乌鸦。冷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,散发出清冷的芬芳。这两个句子,营造出一种寂寥、冷清的氛围,为全诗奠定了基调。
诗歌颔联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”“人尽望”展现了中秋夜盼月的普遍情怀。月下人尽思乡恋家,却不知思念落在了谁家。这两个句子点出了中秋之夜人们共有的思念之情,也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清冷之感。“不知秋思落谁家”表现出一种无处可托的相思愁绪,传达了诗人心中对美好团圆的渴望。
诗歌颈联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借景抒情。这两句诗中,诗人将现实与回忆、故乡与异乡、团圆与离别等多种景物和情感交织在一起,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。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。
诗歌尾联“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抒发诗人对弟兄们离散的忧愁,以及对亲人生死未卜的担忧,更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清冷之感。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对离散弟兄的思念,以及对亲人生死未卜的焦虑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