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想画一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中。史书是这样记载的:“(恺之)性讷于言,遇事不能申其意,惟画乃称其旨。每欲构思,辄先默想,精思熟虑,然后落笔;观众叹其神奇,以为画绝,莫与之比,故世谓之诗中画,画中诗。”
这段史料记载了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作画的过程:顾恺之性格内向,不善于言辞,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,唯独画画才能够准确表达他的意图。他每次构思画作前,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思考、构思,待到精思熟虑之后,才开始动笔作画。人们都赞叹他的画神奇而有诗意,称他的画为“诗中画,画中诗”。
诗想画一样这个成语由诗和画组合而成,比喻诗和画一样,都很美,很生动,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。诗想画一样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,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诗画合一的境界和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