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叶典故来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《秋浦歌》。
秋浦歌原本有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的句子。唐朝天宝十四年(755),安禄山发动叛乱,李白避难到庐山。在庐山遇到一叶知秋的红叶,令他感伤秋日时光易逝。李白写下《秋浦歌》抒发秋日之感,也包含思乡之情。
李白的《秋浦歌》写于秋日,秋日的天气凉爽宜人,景色也十分优美。李白在诗中写道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我的头发已经很长了,就像是有三千丈那么长,这是因为我的忧愁实在是太多了。
在李白《秋浦歌》里,红叶是秋天的象征。诗中写道:“秋浦秋雨涨秋池,洞庭连天九月低。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。”这些句子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。而“红叶晚萧萧,长亭酒一杯”则是指秋日离别。
李白《秋浦歌》中,红叶的典故寄托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叹与对人生的感悟。李白通过红叶的描写,表達了对人生的感叹,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