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题西林壁》是苏轼于宋哲宗元祐六年(公元1091年)十二月,在徐州云龙山石壁上题写的诗作。这首诗描绘了徐州云龙山壮丽秀美的景色,抒发了诗人旷达豁达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苏轼在诗中首先描写了云龙山的奇特景色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从不同的角度看云龙山,它呈现出不同的形状。正面看,它像一座山岭;侧面看,它像一座山峰;从远处看,它显得高耸入云;从近处看,它显得相对矮小。诗人用形象的比喻,生动地描绘了云龙山多姿多彩的景观。
然后,苏轼在诗中感慨道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庐山是江西九江的一座名山,以其秀丽的景色而闻名天下。苏轼在此诗中借用了庐山的典故,来说明一个道理:人们往往身处其中,就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。只有跳出局限,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。
这首诗的最后两句,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苏轼在诗中写道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这两句诗告诉我们,人们对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,这是因为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。只有跳出自己的局限,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