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歌中的中字,通常具有以下几种含义:
1、中间、居中
在诗歌中,中字经常表示中间、居中的意思。例如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中就有“中宵帐响雨潇潇”。这里的“中宵”即是指半夜。又如李白的《月下独酌》中就有“故人入我梦,明我长相忆”句,其中的“中”字也表示中间。
2、中国
在一些诗歌中,中字还表示中国的意思。如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中就有“生者为过客,死者为归人。天地一逆旅,同悲万古尘”。这里的“中”字即是指中国。不过,在很多古代诗歌中,并无“中国”一词,而是以“中华”或“华夏”来指代国家,因此“中”字一般表示中国的词语出自较晚近。
3、中正、公正
在诗歌中,中字有时也表示中正、公正的意思。如白居易的《新乐府·卖炭翁》中就有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”。这里的“中”字即是指中正、公正。
4、中等
在诗歌中,中字有时还表示中等的意思。如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中就有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。这里的“中”字即是指中等。
由于诗歌中的中字有多种含义,因此诗歌中中字的具体含义,需要结合诗歌的语境来理解。例如,杜甫的《春望》中就有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句。这里的“中”字,既可以理解为中间,也可以理解为中国。又如李白的《江上吟》中就有“横江一苇舟,飞帆远瀛洲。有客独相忆,吟诗托吴钩”句。这里的“中”字,可以理解为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