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尘一词最早出现在《楚辞·招魂》中,原指红色的尘埃,后引申为名利场、俗世尘寰,也指世间繁华、热闹之处。
在唐诗中,红尘一词的使用相当普遍,如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中写道:“主人与宾客欢笑言谑,红尘不知来何处。”
这里,红尘是指宴会上的喧嚣嘈杂。
又如杜甫《登高》中写道: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”
这里,红尘是指凡尘俗世。
在宋词中,红尘一词也经常出现,如柳永《雨霖铃》中写道: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。
今宵酒醒何处?
杨柳岸、晓风残月。
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这里,红尘是指哀怨、悲伤的人间世事。
又如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写道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
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
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这里,红尘是指繁华热闹的人间世界。
在元曲中,红尘一词也有一定的应用,如关汉卿《窦娥冤》中写道:“窦娥冤屈,告上天庭。
天兵神将,奉旨查明。
大老爷秀才,死得分明。
小张状元,临危授命。
窦娥雪冤,天地分明。”这里,红尘是指冤屈、不平的人间世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