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画一律说,出自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第五篇,是南朝刘勰提出的诗歌与绘画在品格、风格及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。
诗画同源是指诗歌与绘画在起源上具有共同性。诗歌源于人们对自然、社会和生活的感悟,绘画也源于人们对自然、社会和生活的描绘。两者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。
诗画相通是指诗歌与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相似性。诗歌以语言为载体,绘画以线条、色彩和构图为载体,但两者都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。例如,诗歌可以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,绘画也可以表现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诗画互补是指诗歌与绘画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互补性。诗歌可以描绘绘画无法表现的思想和情感,绘画可以表现诗歌无法描绘的形象和细节。两者结合起来,可以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。例如,一首诗可以为一幅画作赋予更深刻的内涵,一幅画作可以为一首诗增添更生动的形象。
诗画一律是指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境界上具有统一性。诗歌和绘画都是艺术,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规律。两者都追求一种和谐、统一的美感。例如,一首好诗可以让人回味无穷,一幅好画可以让人赏心悦目。
诗画一律说是刘勰对诗歌与绘画艺术的深刻洞察。它揭示了诗歌与绘画之间内在的联系,为诗歌与绘画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