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是四句五言诗,也称“律绝”或“截句”。绝句的特点是篇幅短小,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。
五言绝句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在唐代得到广泛的应用。唐代诗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。宋代以后,五言绝句逐渐衰落,但仍然有少数诗人创作。
五言绝句的常用格律是平起入声,即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,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。
五言绝句的代表作有很多,其中包括:
李白的《静夜思》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杜甫的《登高》: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
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:“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”
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五言绝句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五言绝句篇幅短小,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五言绝句中往往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