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的寄托往往会体现在诗歌的题目中。诗歌的题目,可以用来概括诗歌的内容,也可以用来点明诗歌的主题,或是暗示诗歌的情感基调。例如,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题目中的“思”字,就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又如杜甫的《登高》,题目中的“登高”二字,则暗示了诗人登高远眺,抒发对人生的感悟。
诗人寄情于题,往往会采用多种手法。常见的寄托手法有:
拟人是指将人类的思想、情感和行为赋予动物、植物或其他事物。例如,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题目中的“桃花源”三字,就拟人化地将桃花源描绘成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。
诗人寄情于题,不仅使诗歌的题目具有了更深的含义,也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。寄托手法使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,更是一种艺术创作,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。通过寄托手法,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愿望融入到诗歌中,使诗歌成为一种沟通情感、传递思想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