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、比、兴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三种基本类型,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。
比是通过一个事物或景象,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景象,从而达到烘托气氛、抒发感情的目的。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也较为常见,如杜甫《春望》中的"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",就是通过春天的景象来比喻国家的衰败。
兴是通过一个事物或景象,来引起诗人的某种联想或感情,从而触发诗歌的创作。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比较少见,但也很有代表性,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中的"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",就是通过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景象,来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。
题、序、志是诗歌中常用的三种辅助性文字,它们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。
题是诗歌的标题,它往往简短精炼,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主题。如李白《静夜思》的题为"静夜思",杜甫《春望》的题为"春望",都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。
序是诗歌的序言,它通常在诗歌正文之前,主要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、创作时间、创作目的等。如杜甫《春望》的序为"因病得闲卧,闻笛赋此",就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时间。
志是诗歌的题跋,它通常在诗歌正文之后,主要记录诗歌的创作地点、创作过程、创作感想等。如李白《静夜思》的志为"夜宿清溪旁,闻邻笛,有感而作",就记录了诗歌的创作地点和创作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