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昌龄在《从军行》七首的组诗中,第7首《青海长云暗雪山》最为著名,当时号称“青海快诗第一”。这首诗运用浓郁深沉的笔墨,写了从军征战时目睹的一切,把内心的凄苦、悲愤之情,表现得淋漓尽致,为后人称赞。
《从军行·其七》
[唐] 王昌龄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首句描绘了青海的壮丽景色,衬托出边塞的荒凉孤寂。长云、雪山、孤城,构成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画面。
次句写士兵们在边关戍守的艰辛和思念故乡的情感。遥望玉门关,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三句写士兵们英勇作战的决心。百战穿金甲,形容士兵们久经沙场,身穿金甲百战不殆。
四句写士兵们视死如归的气概。不破楼兰终不还,表达了士兵们坚决打败敌人的决心。
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却气势磅礴,读来令人热血沸腾。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伤亡,但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写、对士兵生活刻画,以及对他们英勇作战决心的赞扬,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悲壮。
王昌龄(698年~757年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诗人,有“诗家天子”之称。王昌龄擅长七绝,风格雄健豪迈,而又含蓄蕴藉。其诗与高适、岑参齐名,并称“边塞诗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