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易老学难成,出自李商隐的《咏史诗九首其一》。
李商隐(813-858),字义山,号玉谿生、樊南生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晚唐著名诗人,与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。
李商隐生于宦官之家,早年赴长安应试,但因父亲去世而中断。唐文宗开成二年(837年),李商隐再度赴长安,并考中进士。唐武宗会昌元年(841年),李商隐被任命为弘农县尉。唐武宗会昌二年(842年),李商隐被调任为盐铁判官,迁祠部员外郎,后又改任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。唐宣宗大中五年(851年),李商隐被任命为补阙,后又迁为秘书郎。唐宣宗大中十年(856年),李商隐被贬为柳州刺史,并在任上逝世,享年46岁。
少年易老,学问难成。这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慨。李商隐在诗中写道:“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”意思是,少年的时光容易逝去,而学问却很难成就。一寸光阴,不可轻视。
李商隐的这首诗,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。他也以此告诫人们,要珍惜时间,努力学习。学问的成就,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。如果虚度年华,不思进取,那么就会一事无成。